安全生产,是国有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,关乎员工生命健康、企业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。年,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,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,必须将安全生产工作置于首位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扎实推进各项安全生产措施,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。
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和政策要求,坚持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”的方针,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,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,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,不断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,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。
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,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。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,要亲自谋划、亲自部署、亲自推动安全生产工作,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。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“一岗双责”的要求,对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,将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部署、同落实、同检查、同考核。
各部门、各岗位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,明确工作内容、标准和要求,确保责任落实到人。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,将责任层层传导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。
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,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,加大考核权重。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,对各部门、各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全面、客观、公正的考核。
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,要给予表彰和奖励;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、工作不力导致发生意外事故的,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。通过严格的考核问责,促使各级人员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,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。
国有企业要全方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,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,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。从工艺流程、设备设施、作业环境、人员行为等多个角度,识别有几率存在的安全风险点,并评估其风险等级。
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,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管理。根据风险等级,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,明确管控责任人和管控要求,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。
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,明确隐患排查的内容、方式、频次和要求。定期开展全面隐患排查和专项隐患排查,对重点部位、关键环节、重要设施进行重点检查。
对排查出的隐患,要建立隐患台账,实行闭环管理。按照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,制定整改方案,明确整改责任人、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。对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,确保隐患得到及时、有效治理。
在建设项目中,严格执行安全设施“三同时”制度,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、同时施工、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。加强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,确保安全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。
在设备选型、采购、安装、使用和维护等环节,严格把关,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。对老旧设备设施要及时进行更新改造,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。
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宣传栏、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多种媒体平台,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和法规、安全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。定期发布安全生产动态、事故案例分析、安全警示信息等内容,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。
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、安全知识竞赛、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,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。
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,根据不同岗位、不同工种的特点和需求,开展针对性的安全培训。对新入职员工、转岗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,要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,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。
培训内容要涵盖安全生产法律和法规、安全操作规程、应急处置技能等方面。采用理论教学与真实的操作相结合的方式,提高培训效果,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。
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,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。通过开展安全文化理念征集、安全文化讲座、安全文化示范岗创建等活动,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。
鼓励员工热情参加安全文化建设,形成全员参与、全员监督、全员负责的安全文化氛围,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。